建築於人造環境的肌理起著重要的作用,可是香港似乎更屬意高效經濟的樓宇解決方案,畢竟這是可以被量化的標準衡量。當我們討論城市中的建築時,往往最終歸結於以下兩種截然不同的建築態度:一類是無論如何都會通過建築設計策略執著地探討並試圖解決現有狀況和問題;另外一類卻埋怨社會、政治和經濟對於建築的桎梏,經已超越了建築範疇,因此追求額外的建築理念變的毫無意義。
香港呈現的是第二類情形,即不情願的探討和追求建築師的情懷與理念。反觀中國內地的一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和深圳,卻越來越強烈地展現出對於建築理念實踐和創意突破的熱衷,儘管香港應該有更多的具有廣闊視野的國際建築師。結果導致香港的城市特點,就是大部分土地上是沒有特點且標示度不高的房子。這是因為香港投資興建建築的業主對於這些建築師追求的情懷理念毫無興趣?抑或是因為香港有更嚴格繁複的法規條例限制建築創作?或許香港的主流建築並不是表面上那樣一無是處,只是更深層次的設計智慧被千篇一律的外表包裹,而不容易被察覺而已?
如果香港建築的問題真是在於超越了建築師可以理解和駕馭的範疇,那麽我們應該詛咒那些桎梏,在建築師的職業生涯中,職業情懷和理念總是與現金互相衝突,導致建築師無法完全實現自己設計想法。畢竟,如果沒有「建築」,房子除了功能使用外,人們根本無法欣賞和享受。因此我們想探討,香港建築師在建構城市的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聽起來這是一個多餘的問題,但恰恰是每一個從事建築設計的香港人都應該能參悟的,然後我們才有可能去探索城市裡「建築的容身之所在哪里」?
講者
John Campbell
Corrin Chan
Peter W. Ferretto
Yan Gao
李亮聰
Nasrine Seraji
Thomas Tsang
英語主講
John Campbell
John Campbell是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香港分會主席,並有份於2012年創立該會,亦是幕牆工程學會香港分部主席。他於擔任建築師及專家證人有逾35年經驗,當中約25年主要在香港與中國度過。他曾任TFP Farrells技術總監,曾參與不少知名建築項目,如九龍站、淩霄閣 、深圳京基100、北京與廣州南高鐡站等。
Peter W. Ferretto
Peter W. Ferretto,英國註冊建築師,畢業於劍橋大學和利物浦大學。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曾於倫敦建築聯盟學院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和韓國首爾大學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任教。
他曾於Herzog & de Meuron等多個國際建築設計公司工作,擁有廣泛的專業經驗,西班牙馬德里當代藝術博物館 (CaixaForum Madrid) 便是他負責的項目之一。其個人設計工作室PWFERRETTO於2009年至2014年間,贏得多個國際建築比賽,其中包括韓國釜山歌劇院 (Busan Opera House)。
於2014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目前的研究集中於兩個相互關聯的領域 ─ ”Urban Background Architecture” & ”Adaptive Architectural Design”。近年出版的刊物包括 “Place / Seoul”(2015年),一個關於首爾的城境研究,以及“Architect's Notes”(2014年),一本關於闡明設計過程的建築師手記。
李亮聰
李先生於 2000 年創立升建築有限公司,曾參與多個展覽及設計論壇,包括 2007及 2009「香港・深圳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中國上海「40 位小於 40 歲」華人建築師作品展(2007)、亞洲設計論壇(2004)等。升建築的作品曾于多份雜誌及期刊發表,如《南華早報》、《area 域》、《Domus》、《Elle Decoration》、《透視》、《d+a》、《Hinge》等。 升建築曾多次獲得美國建築師學會、香港建築師學會及《透視》頒發設計獎項。李先生自 2003 年起於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任教至今,同時擔任香港大學上海教學中心的學術總監及香港大學職業發展專案總監。他曾先後獲邀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及日本東京明治大學等擔任客座評委。2011 年,李先生被委任為「香港・深圳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的總策展人,並於 2014 年獲香港大學頒授傑出教學獎。李先生於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建築碩士,並為香港及美國紐約州註冊建築師,亦是香港及美國建築師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