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常固化的日常生活,漸漸磨蝕居民對社區的好奇與探索精神。展覽中,大家將參與互動謎題開展對試點社區(中上環)的探索,希望以「加密共構」的方式,帶出社區潛藏的可能性。
展覽共分為兩個主要區域。第一個區域向大家展示「社區的文化流動性」,分別介紹資本主導——把各文化要素融合以新科技呈現的方式——以及民間主導,即以土炮但有效的方式重新構建社區文化。第二個區域以「文化傳承」為重點,當中的謎題會帶你走進社區,探索碩果僅存的舊日回憶,亦會向你展示資本的力量,如何將已經消失的歷史重現眼前。
香港人,讀中文,學哲學。
「彷彿命中注定要教書,否則就乞食。我們被迫跟隨太多的規矩,難以抗拒。資本主義的社會下有太多理所當然,效益不高,生命正在倒數,被時代淘汰。也許舊區、集體回憶與我一樣,都需要一種新的活法,未必餐餐食魚翅,但至少可以吊下鹽水,繼續生存下去。」
一個不認識設計的傳意設計系學生
「設計是真實的,也是虛構的。
設計是自由的,也是束縛的。
設計是成熟的,也是幼稚的。
設計是個人的,也是共同的。
設計是萬變的,也是不變的。」
「既然相信一切或質疑一切都是怠惰,不如嘗試一切——目前在此過程中。」
「與其獨當一面,我更喜歡做一個多邊形戰士,嘗試更多的可能性:擅長生物也可以經商;喜愛電腦不等於做IT;主辦野外活動多未必是三項鐵人;砌得模型多不代表孤癖。在這個世代,無人應該為自己設限!你可以說我萬能,也可以說我四不像。」
「香港是中西文化的匯聚地,在這裡學英文似乎更加好玩。隨著過去不知能否言明的歷史,西方思想與文化被帶到香港,當外來種子在香港這一片土地生根發芽後,最終又會結出什麼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