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our 2019 以「NEW OLD. OLD NEW.」為主題,舉辦了三個設計展覽,並於不同時段展出,包括於DesignInspire 2019 創意設計博覽策劃了PMQ元創方展區,以及兩個在PMQ元創方舉行的設計展覽。三個設計展覽均邀請了多個本地及海外創意設計單位,當中有英國設計師Morag Myerscough 搭建了一個色彩繽紛而富趣味性的大型互動跨媒體裝置,以及首次以前中央書院地基的歷史遺跡-地下展示室作展覽空間,重新詮釋新與舊的概念。deTour 2019全面呈現香港設計界的創意力量並歡迎大眾參與。
deTour 2019 以「NEW OLD. OLD NEW.」為主題,舉辦了三個設計展覽,並於不同時段展出,包括於DesignInspire 2019 創意設計博覽策劃了PMQ元創方展區,以及兩個在PMQ元創方舉行的設計展覽。三個設計展覽均邀請了多個本地及海外創意設計單位,當中有英國設計師Morag Myerscough 搭建了一個色彩繽紛而富趣味性的大型互動跨媒體裝置,以及首次以前中央書院地基的歷史遺跡-地下展示室作展覽空間,重新詮釋新與舊的概念。deTour 2019全面呈現香港設計界的創意力量並歡迎大眾參與。
創作單位:WARE
在這裡,只需要些微的、肉眼看不見的差異,就能幻化出鮮豔的色彩。
光幾乎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感知,照亮了世界並展現一整個光譜的顏色和質地。無所不在,卻每每被忽略。量子力學提出光子在被觀察時會呈現不同的狀態,像是有意識一樣。如果光懂得思考,它到底在思考什麼?
在研究偏光濾片時,我們的團隊對光的特質感到大為震撼--與不同物質產生反應時,它幾乎像魔法一樣。兩片偏光片的重疊隔絕了光,第三片的加入卻讓光再次穿過。那麼偏光片是否只能減光?不同的半透明或全透明物質加入後卻帶來虹彩現象。透過這些濾鏡,我們才了解到即使像陽光一樣純粹而顯然易見的事物,也潛藏著曇花般難以觸摸的部份,原來我們身邊一直存在著看不見的彩虹。
為了分享這份喜悅,我們編排了一齣光的表演。透過濾鏡,光的特性被放大並昇華,譜出段段用光來描繪的風景。在這裡觀察光並被它觀察,互相的感知便成為我們和光最親密的對話。
創作單位:Morag Myerscough
「近悅遠來。」自2007年首次讀到這句中國諺語,Morag Myerscough的創作就一直與之呼應。
為了回應現時世界各地的風浪、不安及負面思緒,我們必須尋找方法,一方面連結群眾,另一方面了解群體當中存在的差異。一種標準無法套用於所有人。
此時此刻,創作一件滿載正能量和希望的作品,在人們的臉上掛上笑容並傳播開去,變得別具意義。研究亦顯示笑會產生安多酚、止痛作用及血清素,這種情緒轉變會為人帶來正面影響。
快樂無法被衡量,可以是一對一的暖心關懷,亦可以是廣泛的集體回應,以至之間的更多可能。這件裝置作品以豐富多彩的視覺呈現,為世界喝采,邀請你進入散發著光芒的淺粉紅色空間。
創作單位:Morag Myerscough
「近悅遠來。」自2007年首次讀到這句中國諺語,Morag Myerscough的創作就一直與之呼應。
為了回應現時世界各地的風浪、不安及負面思緒,我們必須尋找方法,一方面連結群眾,另一方面了解群體當中存在的差異。一種標準無法套用於所有人。
此時此刻,創作一件滿載正能量和希望的作品,在人們的臉上掛上笑容並傳播開去,變得別具意義。研究亦顯示笑會產生安多酚、止痛作用及血清素,這種情緒轉變會為人帶來正面影響。
快樂無法被衡量,可以是一對一的暖心關懷,亦可以是廣泛的集體回應,以至之間的更多可能。這件裝置作品以豐富多彩的視覺呈現,為世界喝采,邀請你進入散發著光芒的淺粉紅色空間。
創作單位:Studio Swine
「黎明粒子」是我們稱為「Ephemeral Tech(星曆科技)」的創作項目的一部分。當生活被屏幕、投影及LED燈組等帶來的視覺刺激填滿,我們在此選擇以實體媒材觸動參觀者的感官,藉此預視在未來,科技將超越我們熟悉的介面,變得與建築和自然環境密不可分。
這件作品遵循人類自古模仿大自然的傳統,如製作日晷觀測太陽運行或在洞穴刻畫自然世界。透過藝術去靠近自然、尊崇自然,是人類原始渴望的一種。星曆科技正是探索這種內在的創造力,同一時間喚起原始本源及未來世界。
創作單位:黃新滿
新、舊是在時間線上並行流動與存在,當下內在的意念亦在這線上流動和創造。而我們透過觀察兩者的重曡處,看到它們有意義的符號提示和聯繋,以主觀的經驗與敏鋭覺察呈現出來。萬事萬物已然存在,等待着我們去發現。
創作單位:楊禮豪
城市、繁榮、冷漠;
樹林、荒野、自然。
光明,令我們看見心中想看到的風景;然而只有在黑暗中,我們才看到真實的境況。
創作單位:劉智聰
新新舊舊,歷史是未來的地基,卻不斷重複。未來,又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新」是否必然更好?
舊舊新新,從過去到未來之間,來來回回。無論如何,時間終將帶領我們到達未來。
未來,就是當下。未來,需要想像力
創作單位:Katol
使用不同技術和物料製作的巨型招牌,展示招牌行業由人手繪製到電腦製作的一段歷史。招牌各具獨特的藝術性,妝點街道之餘,同時訴說著橫跨不同時空的城市故事。
「Wet Paint」取自一群在荷李活道與狗和貓一起居住的人開的一個玩笑。
創作單位:陳濬人
中國書法和字體設計建基於漢字形態的變遷以及其他文化的交集影響。借用字體設計來詮釋新與舊,舊是漢字延綿不斷的演化,而新就是站在現代社會的角度去演繹。
「闇」是一個霓虹燈裝置,特意使用扭曲的香港北魏真書,表現對社會現況的反思。選取「闇」字製作成發亮的裝置,恰好與其字面意思相反,而扭曲的立體型態更加突顯出「闇」與光共存互證的矛盾。
創作單位:陳濬人
中國書法和字體設計建基於漢字形態的變遷以及其他文化的交集影響。借用字體設計來詮釋新與舊,舊是漢字延綿不斷的演化,而新就是站在現代社會的角度去演繹。
「闇」是一個霓虹燈裝置,特意使用扭曲的香港北魏真書,表現對社會現況的反思。選取「闇」字製作成發亮的裝置,恰好與其字面意思相反,而扭曲的立體型態更加突顯出「闇」與光共存互證的矛盾。
創作單位:Studio Florian and Christine x Studio Alison Chan
紙藝於香港文化具有一定重要性,各種慶典和儀式都有紙燈籠或燒衣紙的習俗。透過與香港傳統紙藝工匠合作,回收再利用不同材質和顏色的紙張,並採用卷曲、編織、層疊和扣鎖(模仿傳統竹棚設計及搭建技術)等方法,展示這種香港傳統工藝之美。
創作單位:Stickyline
「吹水」為廣東話日常用語,意指人與人之間的閒談。本來稀鬆平常的生活場景,在此轉譯為充滿詩意的意象。
「愈吹愈大」是一個互動光影裝置,取「吹水」的字面意思,配合感應器和程式設計,轉化使用者「吹水」的力量,掀起一浪接一浪的光束舞動,讓吹水化作巨浪。
創作單位:施惟捷
靈感來自最古老的照相替代工藝「藍曬」,作品研究並實驗將這種工藝應用於紡織品的可能。「激光染料」將UV激光投射於預先塗有光敏油墨的布料,在紡織品或皮革上產生永久性的藍綠色圖像。由於過程無需使用負片曝光,可以在稍微不平坦的表面上產生相對較大的圖像,並同時結合工藝與科技。
如像纏繞畫,服裝上形成的花紋圖案相互關聯,並瞬時相互影響。時間是一種相對的體驗,而現實就在觀察之中。
創作單位:MUSK
音樂在歷史上有著不同的角色:藝術、情感表達、反映社會、治療,甚至它就是歷史本身。來到21世紀,音樂的角色又會是甚麼?
這裝置收錄了從香港各區採集再編製的聲音,參觀者可使用音樂鍵盤啟動播放。鍵盤上的每個按鍵各代表著一種聲音,按下這個按鍵,隨即奏起城市的某個角落,按下那個按鍵,又通往城市的另一端。如是者,參與者成為了編曲家 - 城市的編曲家。」
創作單位:MAGAZINE P
靈感來自程少偉在《MAGAZINE P》中名為「Object of Use(OOU)」的專欄,通過修復舊物並使它們再次有用的過程,對設計和創作的理念進行探索。是次展覽回溯現代設計的根源,檢視現代設計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如何影響人們對使用日常物品的概念和價值觀,從而探討修復、重用舊物如何為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發掘新的含義。
創作單位:Kikka Meucci x Francesca Gastone
創作概念源自亞洲的日常器物、東方文化中的形狀和符號,以至人們的集體回憶。作品旨在引起人們關注建造業所產生的資源浪費,以及其衍生的道德和環境問題,這是設計師當下的責任和使命。
作品所使用的瓷磚由回收物料製成,並以天然顏料上釉。部分瓷磚刻意保留粗糙的表面,並刻上簡單的圖案或線條,象徵現今世代的不完美,提醒人們善用資源、尊重大自然。
創作單位:KaCaMa Design Lab x Ob/ik Soundwork
聲音是承載最多感情的載體。我們以卡式錄音帶這種舊式聲音載體,配合簡單的配樂系統,製作一個半開放的裝置,讓參加者藉音樂表達他們當下的心情,或留下想與他人分享的故事。
裝置分為外和內兩部份:外部有長椅讓參加者先稍息安靜,感受周遭環境,並聆聽其他參加者錄製的卡式帶;內部則分成不同空間,每個空間各有一部卡式錄音裝置,讓參加者隨心抒發或回應之前所聽到的留言,塑造出由不同人湊拼並不斷延展的對話。
創作單位:Francisco Daniel Cevallos Barragán
獨輪車(wheelbarrow)跟大自然和生產力有著密切的關係,它改變了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方式,其中中國獨輪車利用非生物(abiotic)力量(如風力)來提高產能及產量。若然,水、陽光、空氣和土壤構成了部分的生態系統,獨輪車則在另一端起著平衡作用,消除了系統與人類之間的不確定性。於系統之內,一切皆處之均衡。
透過重新審視古代中國人的生活技術,Abiotic Equilibrium以新的設計裝置呈現當代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無形關係,彷如獨輪車,借取現場環境元素,自成一種系統與平衡。
創作單位:Felix E. Klee
SAN是一個關於未來建築的實驗,有其神經系統,能跟環境互動,繼而建構自我意識。根據採納所得的資訊,系統會作出自我調節以滿足人類的需求。
此裝置分為工程區及控制台兩個部分。參與者可運用竹支(線)和椰子(點)組裝結構,而「點與點」之間則可透過電子儀器互通,並由另一位參與者在控制台操作。隨著雙方漸生默契,美妙的聲景同步上演,人們隨之起舞。
創作單位:高浚明
一座城堡或城市在香港邊境禁區建立起來,催使消失的記憶和文化特徵恢復重生。在虛構、非正規的巨型建築物,透過設計重組過去的象徵來抵抗遺忘。它是一座孵化藝術的建築物,內裏的藝術家以創作為日常的荒謬提供索引和證明,慢慢累積成為香港的檔案庫。藝術家們每天對歷史和身份提出疑問和批判,他們的對話最終成為未來的藍圖。
建築是時間和物件的拼貼,各自在描繪某個地方的故事,證明其存在的價值。這件作品藉由圖畫、微縮模型和模擬遊戲,重塑一個擁有真實歷史、沒有回憶消失的世界。
創作單位:高浚明
一座城堡或城市在香港邊境禁區建立起來,催使消失的記憶和文化特徵恢復重生。在虛構、非正規的巨型建築物,透過設計重組過去的象徵來抵抗遺忘。它是一座孵化藝術的建築物,內裏的藝術家以創作為日常的荒謬提供索引和證明,慢慢累積成為香港的檔案庫。藝術家們每天對歷史和身份提出疑問和批判,他們的對話最終成為未來的藍圖。
建築是時間和物件的拼貼,各自在描繪某個地方的故事,證明其存在的價值。這件作品藉由圖畫、微縮模型和模擬遊戲,重塑一個擁有真實歷史、沒有回憶消失的世界。